海创周上“黑科技”扑面而来

告别里程焦虑“移动充电宝”下单即来


        或脑洞大开、或上天入地,或有趣呆萌,或前瞻创新……在第26届海创周上的工业设计展示区,不少“黑科技”产品和创意设计作品出自大连本土企业和高校科研团队之手,充分展示了大连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创新突破能力,从“大连设计”走向“大连制造”有了更加具象化的体现。
        移动充电机器人:
        新能源车的“移动充电宝”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长,电池续航和充电的便捷性,成为目前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指标。本届海创周上,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称作是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宝”,手机上一下单,移动充电机器人便可以“开”到你身边,及时为你的爱车快速充电,解决车主的“里程焦虑”。
        移动充电机器人外形方方正正,“前脸”的一块显示屏和一对车灯,组合起来有一点萌。它最大的特点是可灵活移动,多数场景下可以随时随地为新能源车充电。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刚告诉记者,在传统的固定充电桩上充电,满电如果不挪走车,充电桩会继续计时收费,移动充电机器人的问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车主手机上下单,充电小哥便可以“开”着移动充电机器人找到你的车进行充电。“车主此时无需‘插手’,机器人能够实现‘无感’补能。”韩刚说。
        韩刚表示,移动充电机器人充电速度很快,二代量产机每小时可以充电80千瓦,一辆车从20%~30%的电量充到80%,只需二三十分钟。
        复合多功能AI机器人:
        “腿”万向移动   “手臂”加工精度高
        在海创周工业设计展区,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还展示了一款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移动复合多功能AI机器人,其融合了环境感知、运动控制与决策功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果。复合多功能AI机器人在形态上兼具高效移动与智能手臂的结构,如果把它比作人,那么它底盘的麦克纳姆轮就是“腿”,可以实现万向移动,这意味着该机器人适配更多的工厂环境。韩刚介绍说,该机器人的“手臂”加工精度极高,比如加工中心加工零部件进行上料、下料的操作,其精度最高可达0.01毫米,比正常人的头发丝还要细。目前,复合多功能AI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产线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
        展示区现场,大连理工大学带来的人形机器人Booster   T1一举一动都引发围观和拍照。在现场,它能走能跳舞,还可以走上前去与人“握手”。未来,该机器人不仅能踢足球,还将服务更多工业场景。
        AI+XR系统:
        戴上眼镜“红山文化”现场浮现眼前
        航空之光、星幻红山、引擎画卷、宇宙加特林、艺术空间……戴上眼镜,链接一个手机大小的终端,就可以进入一个元宇宙空间。红山文化C形玉龙的考古现场浮现在眼前,讲解声在耳边响起,向前走两步,便可以像在博物馆里一样360°观赏C形玉龙的细节。这是由大连工业大学带来的创新型AI+XR沉浸式互动体验系统。该团队负责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单鹏介绍说,以人工智能(AI)赋能扩展现实(XR)技术,打造高效智能的沉浸式体验体系,“该产品目前在文博行业同类产品中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除了身临其境的AI+XR体验,现场一张张文物造型的“文创书签”同样暗藏玄机。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书签上的二维码,活灵活现的“文物”立即跃然手机上,同时配有详细的有声讲解。翻转书签,图像则会变化成卡通动画,展现发现该文物的时间地点等场景信息。“海创周是一个大的平台,希望通过此次的展示,可以寻求到更好的市场合作。”单鹏表示。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媛媛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