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用电动自行车“辽行码”
扫码即可查验车辆是否合规,避免买到假冒产品
晨报讯(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岳宇艳) 5月7日上午,我市率先在全省举行电动自行车“辽行码”管理系统试点应用启动仪式。“辽行码”的推行,是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追溯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省电动自行车管理进入数字化新阶段。“辽行码”记录了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器,购买人等重要数据信息,将成为车辆合法身份的组成部分。今后,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备案时,首先要进行扫码验证,若车辆实际情况与扫码结果不一致,就不予登记备案;无码车辆需要现场鉴定是否为电动自行车,并且车主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证明车辆的合规性。市民购车前扫码即可查验车辆是否合规,避免购买到翻新、超标或假冒产品。若发现质量问题,可通过“辽行码”关联的电子档案进行投诉,市场监管局将处理且追溯责任方,提升市民维权效率。执法人员通过扫码可快速识别车辆是否存在电池改装、车速篡改等违规行为。
据大连市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何珊介绍,通过“辽行码”可以帮助排查使用劣质电池或不符合国标电池的车辆,并对集中充电设施进行动态监管。下一步,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作部署,指导辽宁省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统筹系统建设和培训,督促指导商户及时完成“一车一池一充”赋码和信息归集,与国家追溯平台完成数据对接,进而实现产品质量全链条追溯。
大连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处处长林乐强介绍,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多发,消防安全形势严峻,“辽行码”的推行,为从源头防范火灾风险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物业或消防人员在火灾发生时,通过扫码能快速联系车主移车。“辽行码”采用的是耐高温材质,火灾发生后通过扫码可以查看车辆相关信息,对责任主体进行溯源追究。
另外,执勤民警通过扫码,可以实时核验车辆登记信息,快速识别套牌车、超标车或未备案车辆,减少人工核查时间。通过“辽行码”绑定的车主信息,民警还可以对多次违章人员定向开展安全教育,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目前,我省正分阶段推进“辽行码”试点应用,现阶段主要针对的是销售端现有存量车辆,未来将构建生产单位“源头赋码”,各销售单位、消费者“识码用码”的“一码贯通”机制,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公平竞争、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