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傍晚,69岁的赵基敏老人在醉意微醺中走出家门遛弯儿,在马路上突然被绊倒受伤,无法爬起来。下班回家的大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教师陈运乾发现了老人,先是帮助老人联系家属,之后看到闻讯赶来的赵基敏的老伴无力送他就医时,他又驾车送老人到医院,他帮助老人的热心举动让医院的医护人员误以为他是老人的家人。
“老人摔倒了”
4月9日上午,在甘井子区一家养老院的204号房间,69岁的赵基敏老人正在老伴王静捷的搀扶下进行康复训练,谈起自己的遭遇,夫妻俩都对能遇到好心人而庆幸不已。
赵基敏的老伴王静捷说,3月13日晚,她接到救助者打来的电话。“我当时还在八一路的老妈家照顾97岁的老妈。”王静捷说,电话里,一个年轻人说,他跟另外一个小伙子看到赵基敏摔倒在人行道上,两个人把他救助到路边,搀扶他坐下。当时赵基敏老人没带手机,王静捷就急急忙忙打车赶过去,到了现场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那儿陪着赵基敏老人,另外一个年轻人因为家里有事提前离开了。
王静捷说,当时赵基敏浑身都是泥土,无法站立,痛苦地呻吟着,可能是绊倒摔伤了骨头。王静捷想打车送老伴到医院救治,可一时间没有出租车经过。那个年轻人看着王静捷手足无措的焦急神情,得知王静捷的儿子在广州工作,这个年轻人就说:“我开车送你们上医院吧,你这么大年纪,一个人也搀扶不动他。”随后,这个年轻人就急忙跑到停车场,把车开过来,“当时这个年轻人好不容易把赵基敏老人搀扶起来,抱到车上。”
王静捷考虑老伴大概率可能是骨折了,就让年轻人开车到“造船医院”。在王静捷看来,这个年轻人心地善良,她用“孩子”来称呼他。之后,这个“孩子”就把车开到造船医院,然后下车跑到医院去拿了轮椅,又把赵基敏老人抱到轮椅上,推着去做检查,拍片子,全程都是他一路忙碌。
检查完后,医生说,赵基敏基础病太多,免疫力低,建议住院救治。很快,就联系好位于南关岭附近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体育新城院区。
王静捷说:“这个孩子又把我们从‘造船医院’送到新华医院,一直帮我跑前跑后,直到将老伴安排好,送到病房。”
这个“孩子”非常细心,当把赵基敏送到病房后,由于医院温度比较高,他说:“叔叔这个衣服,你得给他脱下来,要不他这样出汗也受不了。”当夫妻俩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后,王静捷注意到时间都快到晚上11点了。
这个“孩子”一路送赵基敏老人到医院救治,医院里的医护人员甚至误以为他是老人的儿子,这样的爱心之举令赵基敏夫妻俩感动不已。
救人教师:“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
王静捷说,赵基敏被医院诊断为“右股骨颈头下骨折”,在医院做了右全髋置换手术,手术恢复得很好,如今已经能扶着助行器下地活动了。住院期间,赵基敏和老伴一直念叨这个帮助他们的好孩子。如今,他们出院后来到养老院,特别想感谢一下这个年轻人。
对于这个“孩子”的具体信息,王静捷说,她在跟“孩子”一路送老伴到医院的路上,在聊天的时候通过“旁敲侧击”,零星得到了一点信息。随后,记者根据王静捷在手机上保存着的当天那个好心人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接电话的人笑着说:“这样一件小事,没想到那位阿姨和叔叔还想着。”
这个老人口中的“孩子”,其实是大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一名政治教师,名叫陈运乾,今年42岁,2007年开始从教,至今已经18年了。事发当晚,他在学校下第一节晚课后,5时45分左右回家,经过新华街和拥警街十字路口时发现一位老大爷坐在马路牙子上,当时他心中有点疑惑:“大冷天的,老人坐在地上,真的很奇怪。”
经过老人身旁,当他的视线和老人的目光碰上的那一刻,老人又显出犹豫和回避。顷刻间,他已走出三四米远,回过头看到老人孤零零地坐在地上,于是他快步回去询问。老人说,他喝了点酒,抬脚被马路牙子绊了一下,就摔在了地上。
陈运乾说,很快他就联系上老人的老伴王阿姨。“看到老头老太太年龄都比较大,晚辈又不在身边,我提议开车送他们去‘造船医院’。”其间王阿姨多次问他工作单位,他也是为了让老人放心,据实告诉她,自己是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老师。
陈运乾说:“我不图名不图利,与那些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相比,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如果这一件小事又做不到极致,还怎么能教书育人呢?”
当晚过后,陈运乾再也没和赵大爷王阿姨联系,他不想让老人觉得有负担,让他们挂念。
半岛晨报、39度视频
首席记者张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