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 冬 秋天好像被“吃”了

70年气象数据告诉你秋天是否真的变短了


        寒潮来袭,全国大部地区的气温将先后下降6℃~10℃,不少地方“弹射”入冬。
        杭州、无锡等地告别秋天,一夜入冬。今年杭州入冬相比常年早了一周,秋天显得更加短暂。而广州、深圳终于结束了200多天的夏季超长待机,迎来秋天。对于今年的广东人而言,“一件T恤从3月穿到11月”“短袖都要被穿烂了”的吐槽被频繁提起。即使好不容易到了秋天,网友@冰晴小白兔对此表示,“没两天咱还要入冬了呢”。
        从体感来看,秋天似乎越来越短暂,酷热的夏季后很快就是冬天了。一些城市的人们还越来越晚闻到桂花的香味、欣赏到红枫和银杏。记者参照最新2022年的气象行业标准   《气候季节划分》,估算了1955-2024年间我国31个省会城市(不含港澳台)的四季长度,试图回答秋天真的在变短和推迟吗?
        广州、海口等地的秋天在变短
        在气象学意义上,四季通常按照连续5组滑动平均气温来划分,其中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为春、秋季。结合常年换季日期和平均四季长度,得到了31个省会城市春夏秋冬的天数。
        70年数据显示,像是广州、海口等部分城市的秋天正在缩短。相比1955年-1964年的秋季天数,广州近十年的秋天足足缩短了19.3天,其次是缩短了13天左右的海口。一些北方城市的秋天则在变长,比如济南、郑州的秋天就变长了5天多。
        中国天气网在2019年发布的文章中也有类似发现:在全国,对于春、秋这两个过渡季节来说,变长和变短的地区数量大体相当——北方变长的地方多,南方变短的地方多。这主要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篇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论文研究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四季,发现1952年至2011年间,夏季的平均天数从78天增加到95天,而冬季则从76天减少到73天。春季和秋季也分别从124天减少到115天和从87天减少到82天。
        入秋困难症正在上演
        夏天已经变得异常漫长。2024年,广州在11月18日结束了240天的夏天,深圳在11月19日结束了242天的夏天,均打破了历史纪录。有人戏谑道:“短袖都要被穿烂了”。
        其余省会城市也基本都出现了夏季变长的情况。2024年,成都在5月13日入夏,9月29日入秋。长达139天的夏天为成都1961年以来的最长夏日。相比之下,1961年成都夏季仅有102天。
        夏天的变长,推迟了秋天的到来。想要欣赏桂花飘香、红枫飒飒、银杏灿灿,需要等待更久的时间。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朱华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由于今年夏季超长待机的高温天气,桂花迟迟没有开花动静。2024年9月29日左右,上海植物园里的早银桂终于开花,创下该园有物候记录以来的最晚一次,比正常花期晚了约2-3周。
        相比1991-2020年的常年入秋日,近十年推迟入秋最久的是石家庄,推迟了8天才入秋。其次是太原、广州、上海等地。
        日本的红枫也遇到类似的情况。根据日本气象局的预测,今年是有记录以来红叶最晚的一年。在日本京都,赏枫的最佳时间通常是11月28日,但2024年预计要晚11天。除了红枫、银杏、桂花等植物的观赏期推迟,一些更严重的事情还会发生。一项利用模型估算的研究表明,到2050年之前,携带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在北美和中国的生存范围会以每年2-6公里的速度向北推进。
        此外,随着气温升高,花粉季节开始出现时间提早、持续时间变长的新情况。中国长江以北的春季和夏末秋初是花粉过敏患者最头疼的时候——花粉会让他们不停打喷嚏、流泪,甚至面部红肿。接下来,花粉过敏患者们或许会更加难熬。
        提示帖
        面对入冬首场寒潮,许多人防寒保暖措施做错了
        有些常见的保暖方法其实是错的,做得越多,越伤身体。哪些才是正确的防寒保暖措施,你知道吗?
        这些防寒保暖方法都不正确
        1.穿很厚的衣服睡觉
        很多人认为天气冷多穿些就不冷了,于是穿着很厚的衣服入睡。但过厚的衣物会影响体表的血液循环和皮肤的新陈代谢,穿着睡觉会使被窝内的湿度相对增加,不仅不利于保暖,也不利于人体健康。其实穿着宽松轻薄的棉睡衣就足够了,虽然一开始会冷,在睡眠状态下,更多的身体热量散发到体表,棉被会锁住热量,最终在被子里形成热循环,获得舒适的睡眠体验。
        2.穿得越多才越暖和
        外出时,很多人即使裹了厚厚的衣服,却仍感觉凉飕飕的。其实学会正确利用衣服之间的空气层来隔热保暖,就可以又舒适又保暖。内衣穿贴身的,中间是宽松柔软的,外衣的手腕、脚踝位置都要收口,防止热量流失。脑袋、脖子、脚丫子都是最怕冷的地方,帽子、围巾、保暖鞋袜一个也不能少。
        3.喝点酒让身体变暖
        人们在喝酒后能感到“暖”,主要是酒精对中枢神经起到了暂时性麻痹作用,产生了一种错觉。实际上,由于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加快,人体热量的消耗也会相应地增加,同时,身体产生的热量也会通过皮肤散发出去,这就意味着消耗了体内更多的热量,从而导致失温。因此,喝酒并不能让身体真正暖和起来,反而可能会让你感觉更冷。
        4.紧闭门窗御寒保暖
        人们往往觉得,冬天勤开窗冷空气容易进入室内,从而让室内温度降低,如果不稍加保暖就很容易感冒。因此部分人选择冬天紧闭门窗。其实,门窗紧闭的房间里二氧化碳会不断上升,在此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很容易造成因缺氧而引发的头昏等不适。所以,天气再冷也应该每天按时开窗通风。
        5.吃高热量食物保暖
        有些人认为,奶油糕点等食物热量高,怕冷的人多吃这些食物就可以了。然而,虽然高热量食物产生的热量高,但如果体内代谢跟不上的话,产能也跟不上,暖身作用就不明显了。因此,高热量食物并不一定具有暖身效果。 这些才是真正的“暖身”妙招
        
    ■吃温补食物:冬季饮食补养以温热为主。饮食上可选择适量羊肉、鸡肉、牛肉、狗肉、鱼类、猪肝、羊肝等肉类,炖煮或炒熟趁热食用;选择核桃、芝麻、燕麦、豆制品、糯米、枸杞、大枣、桂圆、芝麻等磨粉或煮熟趁热食用;宜选择韭菜、木耳、大头菜、莴苣、薯类等,亦当煮熟(炒熟)食用。
        
    ■做踮脚运动:冬季多做踮脚运动,可以给双脚保暖。
        
    ■用生姜泡脚:睡前用紫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可以起到暖身效果。
        
    ■均衡的饮食:维生素、矿物质虽然不会产生能量,但在机体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能量代谢,促进热量的释放。
        
    ■出门戴帽子:头部有丰富的血管和汗毛,中医说头部是诸阳之会,而且头部常常是裸露的,占全身散热比例大。
        
    ■规律的运动:尽管天气寒冷,还是应当保持规律的起居习惯,适度锻炼。最好等太阳光出来后再进行锻炼。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时~11时,下午3时~5时,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
        文图综合澎湃新闻、华商报、健康时报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