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1岁男孩公路骑行身亡”引发社会关注

未满12岁,“骑行”无处安放?


        近日,河北“11岁男孩公路骑行身亡”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孩子如何更安全地骑车也引发了网友讨论。记者连续走访后发现,在北京南海子、龙潭东路等热门骑行区域周边,每天下午和傍晚时段总有小学生模样的低龄儿童在公路上骑行,存在风险隐患。在他们身旁,时常能看到小心翼翼跟随的家长。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能进入公共道路骑行。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一项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不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包括共享单车)发生交通事故已占到骑行事故总量的7.5%。
        “低龄儿童”不能骑车上路,到底应该去哪里骑行安全?骑行中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
        部分道路有家长带孩子骑行“刷街”
        8月13日傍晚、14日下午,记者先后两次来到位于北京东南二环护城河旁的龙潭东路探访。这段邻河道路两侧树木茂密,沿途还设有座椅、公共卫生间等设施,方便中途休息,吸引了不少骑行者,其中不乏青少年儿童的身影。有一些孩子骑行还不是很熟练,身后的家长谨慎地骑车跟随,生怕出现意外。“我们小时候也都是这么骑过来的,没感觉到有什么危险,而且孩子骑得并不快。”一位正在带着孩子练习骑行的年轻父亲说道,他觉得只要不骑快,就不会发生意外。
        家长在带着孩子骑行时,往往都让孩子靠在自己内侧骑行,而自行车道的宽度通常在2米到2.5米,通行空间有限,有时为了给后方速度较快的车辆让行,家长和孩子也时常要拉开一段距离,并不能实时照应到。
        在龙潭东路上还有不少人骑行的是专业公路车,车速较快,同时,非机动车道也有电动自行车通行。因此,其他骑行者为了超越或躲避正在骑行的儿童,往往需要预留出足够的通行空间,难免会骑到机动车道内。
        记者注意到,相较于还不能十分熟练骑行的儿童,一些“车技”较好的孩子往往呈现出一种“信马由缰”的状态。近期,在奥林匹克公园、南海子公园周边,记者都曾看到过带孩子骑行“刷街”的家长,由于这些区域道路更为宽阔,家长和孩子骑行车速往往很快。
        现状
        不满12周岁骑车发生交通事故已占骑行事故7.5%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而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小区内”也并非都可以让孩子骑行。严格来说,若小区内的道路允许社会车辆通行,也属于道交法中的“道路”范畴,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可以在这些道路上骑车。如果仅仅是在小区内空地、广场等不允许车辆通行的地方,则可以骑车。
        骑行自行车低龄化现象近年来日益突出。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事故案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不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包括共享单车)发生交通事故已占到骑行事故总量的7.5%。
        探访
        部分郊野公园、城市绿道可满足儿童骑行需要
        未满12周岁的儿童可以到哪里骑行?如果小区没有宽敞的空间,是否意味着孩子在未满12周岁之前就失去了骑行的机会?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结合“多网融合”规划,建设了许多允许骑行的城市绿道和郊野公园。近日,记者连续走访后发现,在这些“封闭式”的绿道内,家长可以带着小朋友更加安全地练习骑行。
        邻近东四环辅路的朝阳绿道仅允许行人和自行车进入,骑行安全性较高,吸引了不少亲子骑行者。8月14日上午10点,一位正陪着孩子骑车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今年5岁,上马路骑车不安全,他时常带着孩子来这里练习骑行、锻炼身体,“这边环境不错,有休息区,还有绿荫。”
        今年7月,丰台区的永定河亲水廊道建成开放。这里有一条总长13.08公里的滨水绿道可供市民骑行、徒步,绿道北起晓月湖公园,途经绿堤郊野公园、紫谷伊甸园,终点在北天堂公园,途中设有骑行休息驿站。在北京,类似的骑行路线还有“三山五园”绿道、凉水河公园绿道、温榆河绿道、东小口森林公园骑行绿道。不过,在这些绿道内骑行也要遵守“规矩”,比如速度不宜过快,还要佩戴头盔和护具。另外,位于通州区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是免费开放式公园,内设供自行车骑行的绿道。公园为了兼顾骑行和步行等不同群体的需要,还特意设置了“礼让行人、减速慢行”的提示牌。
        建议
        可打造儿童“骑行公园”模拟城市交通环境
        “骑行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也是一项运动,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如何保护好骑行者的安全,同时兼顾交通通行和休闲运动两方面的需要。”北京市交通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东亚区首席代表刘岱宗认为,骑行绿道受限于设置区域和场地规划等因素,往往距离市民集中居住区有一定的距离,难以完全替代城市骑行道路的功能,但更加适合面向低龄儿童开展“亲子骑行”。
        而在更大范围内的自行车道内,刘岱宗认为,当下更应该做的是加强对骑行者安全的保护,“这种保护不一定局限于隔离护栏,也可以是打造‘受保护的自行车道’,通过内嵌式停车位、软隔离等方式创造安全的骑行环境,甚至还可以通过低矮的混凝土护板和轻质的绿化花箱进行隔离。”
        针对“低龄儿童骑行上路”的问题,刘岱宗认为,在法律限制低龄儿童骑车上路之外,更应该在增强儿童的骑行安全意识上下功夫,比如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打造更适合儿童认知的“骑行公园”,主要面向12岁以下的儿童,公园内除了能提供安全的骑行道路外,还可以模拟城市交通环境,比如红绿灯、斑马线、路口等设置,让孩子们在练习骑行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骑行安全常识。
        就事论事
        允许11岁孩子骑车上路父亲严重监护失职
        对于11岁小孩骑行时意外身亡一事,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目前看来,小汽车责任需要进一步根据具体情况判定。该案中如果小汽车未超速且已采取必要避让措施,但仍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事故,其责任可能会相对减轻,但具体责任划分需由相关部门综合判断。无论是否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责任,小汽车车主在民事上都有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车主需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可以在道路上骑自行车。小孩父亲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对其安全负有高度的注意义务,在这起事故中,小孩父亲允许孩子在机动车道上高速骑行,且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显然存在严重的监护失职。因此,小孩父亲很可能需要承担主要的民事责任。
        据称事发于未开通路段,责任如何划分?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说,如果该路段明确设有禁行标志、路障等,司机仍然擅自进入未开放的道路,并因此发生事故,司机可能会被认定为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在未开放的道路上骑行,小孩及其监护人可能也会被认为有一定的过错。
        
    ■相关提醒
        暑期骑行莫让防晒成隐患这些随身装备会增加事故风险
        暑期正值人们出行高峰期,骑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容易让人忽略,有些行为不仅会威胁自己和他人的出行安全,还可能会触碰法律的红线。
        夜骑莫任性   闯红灯酿事故骑车人负全责
        头戴头盔,身着专业的骑行服,脚踩着价格不菲的专业自行车在城乡道路漫游骑行,这样的骑行团如今越来越常见。近期,江西赣州警方公布的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骑行爱好者丁某在夜色中骑着专业自行车在机动车道行驶,面对前方红灯信号,丁某选择直行通过。此时,路旁的钟某骑电动自行车沿人行横道横穿马路,自行车与电动车发生猛烈碰撞。经认定,此次事故由于丁某闯红灯和违规在机动车道内行驶导致,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交警提醒,夜间骑车同样要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多种防晒服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选择在白天出门也要注意避免各类安全隐患,晴晒天气,很多人在骑行过程中都会全副武装,穿着防晒衣、戴防晒帽和防晒面罩。近日,在江西省鹰潭市某城市主干道上,一名女子骑行时,身上穿着的长款防晒衣卷入车后轮,造成轮胎卡死,摔倒在路中间,女子受伤。事实上,有些骑行人穿戴的大帽檐遮阳帽,也同样有安全隐患,遮阳帽虽能抵挡太阳对人脸两侧的照射,但会对驾驶人造成较大的视线盲区。
        不仅是防护穿戴,有的出行者还会给自己的电动车或摩托车安装防晒设备,交警表示,无论是哪种样式的遮阳伞,都属于车辆改装的违法行为。
        文图综合新京报、华商报、央视新闻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