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步履匆忙;这里,专业高效。这里,有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团队。多年来,她们沿着南丁格尔足迹,手持永不熄灭明灯,一路播撒生命温暖,尽心守护患者健康。作为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近年来,她们立足于患者需求,在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者诊疗“全流程”的就医感受,开展智慧护理的应用、“一科一品”人文护理服务、互联网+延续护理等工作,用护理点滴彰显专业厚度,倾注人文温度点亮生命微光。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拓宽优质护理服务半径
以人为本方能尽显其能,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主任纪代红介绍,在人才培养上,护理学科采取“三阶梯、四专项”进阶式模式:促进学科向“高、精、深、专”发展,形成“护理学科带头人、护理学科骨干、护理学科青年人才”三个阶梯,围绕“管理、教学、科研、专科”四个专项的护理执业发展路径,缔造了个性鲜明、朝气蓬勃的护理学科队伍,持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及服务水平,促进护理专业发展。
与此同时,夯实护理专科技能培训,医院护理教育专委会形成了以岗前培训、新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能级分层次培训三大体系的护理教育架构。通过评估各专科领域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依托大连大学师资力量、医疗硕博导师、护理专科护士组成师资培训团队,培训方向涵盖重症监护、肿瘤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手术室护理、静疗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等专科领域。创新护理技能训练模式,注重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及人文沟通。培训成果显著,护理团队在国家级管理工具比赛、省市级技能大赛、科研创新及转化应用、专科护理高速发展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年来在“全国本科院校临床技能竞赛”、“大连市护理技能大赛云竞赛”、大连市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工匠杯”职工技能赛护理专业技能赛、“辽宁省护理专业技能大赛”斩获团体及个人一等奖。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医院管理工具大会”获得“首次参赛医院专场一等奖”、“患者体验安全专场优秀奖”;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获得“东北三省疑难伤口案例大赛二等奖”。
科研赋能助力学科发展,纪代红主任介绍,2024年,护理团队发表国家级论文44篇,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中华护理学会课题2项,科技局课题2项,院级课题17项;斩获软著13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发明专利1项和外观设计2项;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著作7部。
互联网+护理服务再升级智慧医疗赋能高品质护理
智慧医疗赋予护理服务无限可能,使服务半径从医院延伸到了家庭。基于社区卧床老人及出院患者对于延续护理的需求,2021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大连率先开展了“互联网+远程护理”出诊服务工作。将互联网信息化应用与护理专业相融合,把医院内的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乃至于患者的床旁。
纪代红主任介绍,“互联网+远程护理”服务目前开展了伤口护理、管路护理、静疗管路维护、母婴护理等十余类护理服务项目,不仅解决了患者居家护理需求,更初步形成三级分诊、双向转诊的网格通路。2024年,“互联网+护理”工作再升级,推进对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意向数据抓取路径,依托科室联络员跟进居家护理需求,进一步扩大并普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知晓和理解。自开展互联网+工作以来,护理出诊工作量近四千例次,得到患者及家属广泛好评和肯定。
当居家老人有护理服务需求时,当康复期患者有康复保健的困惑时,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互联网+护理”团队就像是一缕阳光,播撒着温暖,守护并托举着健康的防线。
一科一品一特色人文护理彰显温度和厚度
纪代红主任介绍,为推进国家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横向拓宽护理门诊覆盖范围,团队建设了多个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特色护理门诊,包括伤口造口护理门诊、PICC护理门诊、腹透护理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淋巴水肿护理门诊等,持续关注患者康复进展与治疗连续性,打造“住院-门诊”全周期护理支持。此外,还拓展耳穴压豆等中医护理服务项目,收到临床患者的信任和追捧。自开展工作以来收到锦旗5面,12345表扬4起,表扬信2封,口头表扬数次。“一科一品一特色”的人文护理服务已经成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8个护理单元的品牌和标志,每个护理团队结合科室专科特点突出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文护理服务举措,从叙事护理、温馨陪伴、细化讲解、虚拟演示等形式入手,形成以简化就医流程、多元化健康教育、人文护理服务为主题的特色护理服务品牌。
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交响,更是心与心的共鸣。“护士能否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护理服务,决定着患者就医当下感受的温度和厚度”。纪代红主任介绍说,团队目前正在将护理工作从“制度化”向“人性化”迈进,培养护理人员主动服务和提供人文关怀的意识。人性化护理偏向于软性服务,很难以标尺进行精确衡量,而患者评价是否符合人性化,往往就在护理工作的点滴之间,中山医院护理团队用专业匠心镌刻护理事业的高度,以人文温度丈量医者仁心的深度。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