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中国射击队以5金2银3铜圆满收官,创历史最佳战绩。近视眼也可以练射击?射击运动不靠视力靠什么?今天带你了解射击项目的趣事。
射击,一项古老的赛事
近代射击运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狩猎和军事训练,但早期的射击比赛受限于器材原因,整体精度并不高。直到19世纪人们发明了从后膛装填子弹的枪械,比赛的精准度才大大提高。
从首届现代奥运会开始,射击就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射击项目的技术和规则不断演进。1896年首届奥运会只有四个国家参加了射击比赛,而1992年在巴塞罗那有八十三个国家参加了射击比赛。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的顾拜旦就曾是一名出色的射击运动员,多次获得法国全国冠军。
本届巴黎奥运会射击比赛设有3个分项,分别是步枪、手枪和飞碟。其中步枪项目包括男子、女子10米气步枪,男子、女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共5个小项;手枪项目包括男子、女子10米气手枪,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女子25米手枪,男子25米手枪速射共5个小项。飞碟项目包括男子、女子双向,男子、女子多向,双向混合团体共5个项目,其中双向混团是巴黎奥运会的新增小项,替换的是东京奥运会的多向混团。
10米气步枪,靶子超级小
射击项目看似简单,只要站在那里,平心静气,瞄准扣动扳机即可,但实际上要求非常高。以10米气步枪为例,根据国际射联的数据,10米气步枪靶纸为边长80毫米的正方形,5环的大小和1元硬币差不多,而平常所说的靶心10环直径只有0.5毫米,如同在纸上用圆珠笔点画的一个点一般大。
对于普通人来讲,10米外看清靶子都费劲,更别说打中10环,在10米之外打中10环,比在10米外打中一只蚂蚁还要难。而气步枪的弹药是由铅弹制造的,口径是4.5毫米,运动员要在10米的距离在10环之上还能打出10.9环这样的近乎满环的成绩,难度可想而知。
射击选手并非都是“火眼金睛”
7月27日,巴黎奥运会首个比赛日,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金牌赛中,17岁的黄雨婷和19岁的盛李豪为中国队拿下巴黎奥运会产生的首枚金牌。然而黄雨婷回国后接受采访时却表示“可是我近视啊”,立即引发关注。“近视也能练射击,还能拿世界冠军?”许多网友产生了疑问。其实,奥运会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说近视不能参加射击比赛。与刻板印象相反的是,许多射击运动员视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有着“鹰一般锐利的眼睛”,很多射击选手如许海峰、王义夫、谭宗亮、徐坤,包括“阿条姐”黄雨婷等,视力或多或少都有些差。
中国射击老将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自选手枪慢射项目中,为中国射下奥运史上首枚金牌。他曾言自己当时的视力还不到0.5,是近视眼。而王义夫的视力一度低到0.1,照样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拿下了男子10米气手枪项目冠军,他自己也曾调侃说,以他的视力,都快够参加残奥会的标准了。
在国外的射箭、射击队中,类似的情况也不少见。曾经力压朱启南的印度神枪手宾德拉,也是一位“眼镜侠”。本届巴黎奥运会上靠“松弛”出圈的土耳其射击选手优素福·迪凯奇,也是戴着一副普通的眼镜,在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赛与搭档摘获银牌。
多次夺冠的射击名将庞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射击运动对运动员的视力要求不是很高。因为在射击过程中,即便视力好到5.0,也不可能看清楚靶子。总而言之,近视眼也可以练射击。除了佩戴框架眼镜,近视镜片还可以安装在枪支上。但是在50米步枪三姿这种户外射击项目,天气因素可能对镜片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练员在挑选苗子时,还是会更偏向视力好的孩子。
不靠视力,如何瞄准
在一场射击比赛中,“举枪——瞄准——射击”是射击运动的一整套动作。射击比赛需要长时间站立,良好的下肢肌肉力量与平衡能力则能保证运动员稳固的下部支撑,完成射击的“举枪”步骤。作为射击的第一步,“举枪”步骤中枪支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瞄准的精确性。如果身体不够稳,即便是千里眼,也会在发射的一瞬间因为身体的轻微颤抖与目标失之交臂。保持身体稳定和平衡,对射击运动员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许海峰曾表示,对射击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感觉而不是视力,他也曾经戏言,要专挑视力差的队员去练射击,因为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保持身体稳定和平衡,而不是靶心。运冠军杜丽也曾表示,虽然她的视力没有问题,但对射击运动员来说,平衡与稳定确实是最关键的。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射击项目需要肌肉用力的稳定、心理的平稳,以及眼、心、手的配合,因此,射击运动员会在锻炼射击动作各个环节的稳定性上下非常大的功夫。
射击除了立得稳,端得稳,还要击发稳。在看不清楚环数的情况下要想瞄得准,运动员还会通过大量的射击和盲射训练,来形成自身的肌肉记忆,即选手们所说的“枪感”。枪感由多种感觉复合组成,其中运动知觉是“主演”,视觉、听觉、平衡觉等做“配角”辅助。“主演”与“配角”配合得越好,枪感就越强。盲射,即闭上眼睛,感觉子弹出膛时的速度、方向、对枪身的冲击力、双手所承受的力度的变化,来判断自己的命中位置,然后在下一次射击中适当调整,寻找击中靶心的感觉,最后重复训练、加深记忆。
既然看不清靶子,还要怎么瞄准?据悉,瞄准动作要做到“三圈看圆”,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杨倩曾在采访中介绍,瞄准需要通过瞄准具上面的大圆套准星座上的中圆,然后再套黑色小圆,三个圆均匀套圆。
气步枪的瞄准镜只能辅助让瞄准精度更高一些,并没有放大功能,选手是怎么样打出比10环还多的成绩呢?实际上,选手们并不是把子弹打到比10环的点更小的范围内,10环后的小数,是根据子弹落点到圆心点的距离计算出来的。
即使看不清靶子,神枪手们经过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千万次的抬腕、瞄准、扣扳机后,举手投足之间已是“心中有靶”的境界了。
揭秘
国产射击比赛服助力运动员夺冠
“冠军甲”有何奥妙?
8月1日,射击运动员刘宇坤夺得男子50米步枪三姿项目冠军,他的射击服和鞋子吸引了不少射击俱乐部和射击爱好者的关注。据悉,长久以来,射击服一直被德国、韩国、印度等国家垄断,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射击服都出自这几个国家,这次奥运会是国产射击比赛服及鞋装备首次在奥运会亮相。
射击服重达12公斤“支撑性”是制作关键
8月6日上午,记者在生产企业看到了正在展示的射击服样品,并进行穿着体验,射击服重达12公斤,穿上后感觉整个人都被射击服 “架”起来了,这正是射击服的制作关键——支撑性。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王海军介绍,射击服袖子采用拼接方式,袖肘部上下用面料、牛皮与弹力网布拼接,采用主体弯曲按固定射击动作的设计,手臂可以规范伸展稳定地做出精准的动作,缓冲因脉搏跳动造成对射击稳定性的影响,增加稳定性,提高了射击精准度。
射击鞋底吸附力强除颤指标远高国外品牌
射击服将支撑性贯穿在整个研发生产过程中,射击鞋也是如此。采访过程中,记者用力推放在桌面上的射击鞋,结果纹丝不动。“我们的鞋底采用了吸附式花纹,吸附力比较强。”首席设计师毕秀香告诉记者,射击鞋鞋底采用特制的壳形橡胶外底,同时内嵌1.5毫米厚的高强度碳钢,鞋面则选用优质加厚牛皮材料,保证帮面对脚部出色的包裹性能。
据了解,射击鞋里的后跟位置还设计了月牙形状的护踝结构,加大了对脚腕内外踝关节的支撑强度,在射击的瞬间能给予最可靠的支撑,让身体纹丝不动,同时,鞋子的内部采用了生物碳记忆弹性材料,进一步增强了鞋的支撑性。
据了解,此款射击鞋除颤指标远高于国外品牌,稳定性较目前评价最好的德国、印度射击鞋超出46.1%,提高了运动员重心稳定性和舒适性。
本版文图综合南方都市报、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