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庭院墙壁,老人写下一本叫“生活”的诗集


        父亲去世离开,满墙黑色笔墨被拍成照片的那一刻,张宏刚才意识到,自己第一次读懂了   “父亲”。
        3月31日,独立摄影师蔡山海途经山西代县峨口镇一个村庄,在路边碰到一户正在做出殡白事的人家。村民祭奠的是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张福青,终年78岁。在这场被悲伤情绪包围的葬礼上,恸哭声一片。阳光打在黄砖砌成的农村自建房,外表朴实无华,墙面却明显覆盖着一层由黑色笔墨组成的生平记录。落笔人是张福青。
        过去二十多年,这名刚刚去世的老人用黑色毛笔字在老宅庭院留下了满墙   “心事日记”。4月初,摄影师蔡山海采集拍摄下这些照片后,将其分享到社交平台,引来不少网友关注。定格的照片里,张福青以墙代纸,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二十多年岁月。
        接受采访时,张宏刚说,父亲去世让他突然意识到,这些保留在墙上的文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前是习以为常了,人走后,再去看,(我们)心情完全不一样。好多字句里面加的标点,感叹号,句号,配着父亲的语气,像在和他对话。”
        去世老人把生平岁月,写在老家宅院墙壁上
        张福青墙上留字的习惯开始于1998年。(长子)张宏刚记得,当时弟弟7岁,家里攒了一笔钱,父亲一直念叨着要盖个大房子给家人住。在此之前,家中几口人一直挤在祖父留传的老宅生活。四合院式,200平大小,空间够宽敞,但房子是用土坯改成的,年久失修,墙面总是摇摇欲坠。每逢刮风下雨,正常生活都要受到影响。在兄弟二人的记忆中,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家里落小雨。
        终于在那一年,他们攒到了祖宅翻新的第一笔费用。为了节省开支,父亲会给砖块做标记,精确到盖起一面墙、砌成一间房要用多少块砖。出于这样的计划,他就此养成了在墙面留字的习惯。新房修葺一直从1998年持续到2008年,其间,一旦缺钱就停工,攒够了钱就重新开工盖起来。
        对于老宅的修建,家里有过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年轻一代,认为可以攒钱到县城买房,没必要花费精力在旧宅上盖新房。张福青却坚持认为,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宅子,“应该珍惜,应该爱护。”身为家中长子,张宏刚说,西北人观念,父母意见很重要,所以就选择尊重了父亲的想法。
        当时,他已经高中毕业。外出打工时,会特意在收入中留出一部分用于生活吃穿,其余全部寄回家用。他知道,父亲没舍得花,几乎都收攒下来,拿来购买砖块和水泥,或是加高房屋,或是建个门梁,就这样持续性地修建老家的大宅子。“他(张福青)会在上面写字,最初是用粉笔,第二次建房期间,我们发现他开始用毛笔写了。”张宏刚说,这是因为父亲发现,粉笔写的字很容易被擦掉和抹掉,改用毛笔写,再附上清漆,就可以防止字迹因风吹日晒褪去。
        到了2008年,新修葺的宅院逐渐落成。张福青写出的文字也逐渐留在了老宅庭院的角角落落。
        目睹其他老人离去,他加快了书写的速度
        年过六十,张福青越来越担心自己以往的经历会被遗忘。记忆无人能代替保存,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很多细节,连作为儿子的张宏刚都记不清晰。但是留在墙壁上的文字,却可以。
        2021年4月20日,他用黑色笔墨在墙上写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得冠心病,上了一个支架。院房已盖完了迄今心上两个支架,每日服两次药,大儿支付。冬下雪及倒烟桶请润恩、月祥来做,给物或钱。我已74岁,不能再做上两项事。谷雨节后75年的我再加一次棉衣才行。”此次患病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张福青在病床上度过,求诊问药。与此同时,他也加快了书写的速度。
        2017年,他代替儿子帮忙参加了一名同辈老人的出殡葬礼,回来后酝酿一年时间,他找来一块木板在上面写下了对孩子未来的嘱托:
        ——“父逝后,请宏英注重你母亲的思想波动,葬父后可找一位服侍她的人为伴,或送你们的母亲住养老院,然后请一位诚实户住我院东房开商店。父母活时已得到你们兄弟俩的孝顺已满意,希望你们兄弟俩走在一处,团结为主。育好你们的后代,成为有孝心会团结的一家之主。公元二零一八年二月一日”。这也是张宏刚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则笔记,他说,那次出行所见所闻,对父亲影响很大,“他去帮忙照看葬礼,回来以后就开始忙活身后事,一些未来规划,还有对子女的交代。在墙上写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除去叮嘱两兄弟相互理解和团结,他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伴侣。2006年,她因病发作,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健康,身边离不开人照看。村里人都记得,一到冬日暖阳天,或春秋空气舒爽的日子,老人喜欢坐在马路边聊天晒太阳。张福青却很少出来,闲暇时间,他不是在照看妻子,就是喜欢用毛笔在墙上涂涂写写。
        墙壁上这些文字,是张福青认认真真的一生
        他记录瓜果蔬菜,为一草一木倾注心血。
        “每年杏花落打药一次,立秋后再打一次虫药,果越大越甜。”
        “2018年秋,去掉金针根,种上红姑娘,草药剪妥。”
        生活中的小事,也被他认真书写。
        “2005年4月23日,福青仅用24天,翻新这房,开支8000元,住房人应有防火、水、害虫法,维护好房墙。”“院房已盖完了,迄今心上两个支架,每日两次服药,大儿支付。”
        “2017年正月十二,71岁福青同茂川洗澡后拾到价值5800元金项链,第二天失主找回。”
        “12月1日务必去进化手机,网上交电费,我72岁不会交,宏纲宏英给交。”
        偶尔,他的思绪会飘到远方。
        “77岁的我,张福青将能去看看(新疆喀什)吗?希望我的两个儿子去定居,大展宏图,吸引更多乡亲去共同发展。”
        “宇宙有多大呀?太阳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1500万度,体积是地球130万倍,重量是地球33万倍……”
        他坦然地交代自己的身后事。
        “我们俩在家养病,由两子供生活费,欢度晚年。父逝,希两子写一篇忆父文装入正房东堂正墙。”
        “父逝后,请宏英注重你母亲的思想波动,葬父后可找一位服侍她的人为伴,或送你们的母亲住养老院,然后请一位诚实户住我院东房开商店。父母活时已得到你们兄弟俩的孝顺已满意,希望你们兄弟俩走在一处,团结为主。育好你们的后代,成为有孝心会团结的一家之主。”
        摄影师意外拍下的“离线朋友圈”,感动数万网友
        独立摄影师蔡山海也保持着一个习惯。他喜欢拍摄乡土人情,特别是老人出殡的白事。从民俗文化间感受一片土地的气质。3月31日,他和往日一样驱车采风,途经山西代县峨口镇一个村庄,在路边碰到一户正在做出殡白事的人家。
        就在4天前,张福青去世,终年78岁。他走得突然,离世当天上午还在和长子通电话。家人按照村庄传统习惯为其筹办出殡仪式,正好遇到经过此地的蔡山海。
        经亲友同意,蔡山海进入庭院拍摄。这座外表不起眼的小院里,墙上、门框上乃至房梁上,都有去世的老人留下的字迹。这么多年,张福青老人在家中庭院墙上书写了数万字的家居琐事、日常农事、生活心事。
        第一次拍摄,蔡山海整理出32张纪实照片,点击放大,篇篇带着张福青写下的黑色笔墨。他把照片分享到社交平台,引来很多网友观看。有人评论:“好感动,在这些砖块上,能看到他认认真真经营自己的一生,和他人生当中浮现出的无数个小想法……”也有人说:“在这里好像看到了‘物是人非’一词的展开。”
        在照片中,老人在七年前感叹:“我71岁啦,用老人手机不会交费。”又过一年,他自我勉励:“12月1日务必去进化手机,网上交电费,我72岁不会交,宏纲宏英给交。”
        有网友则认为:这些写在老宅墙壁上的文字,是老人留给所有关注者的最佳的离线朋友圈。蔡山海告诉记者,他先后两次到张福青老宅拍摄老人留下的“墙字”。有人说,透过照片感受到了一名老人随着岁月流逝的孤独。而作为摄影师,他想传达的是:拥有丰满的精神世界,老人家在世之前,未必是孤独的。
        蔡山海向记者讲述第二次前往村庄拍摄的经历。他忘了路,走到村口问起一名当地青年,把照片拿给对方看,对方看完马上红了眼……这组照片令数万网友感动,也令认识张福青的同村人感动。蔡山海一直试图寻找这场感动情绪的缘由。直到第二次拜访,老宅庭院的杏花开了,花苞全部绽放。他站在院中,环视四周墙壁印刻的文字,阳光打落下来,他看到张福青写在墙上的一句诗词:“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名网友留言说:“看到这些文字,感觉老人家只是出了一趟远门……”张宏刚觉得,父亲去世离开,满墙黑色笔墨被拍成照片的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第一次读懂了父亲,“他把生平与心事写满了庭院,是想让人看到、记住,现在有很多人看到了。”他很感谢网友向父亲表达的善意和温暖。
        综合央视新闻、潇湘晨报、中国妇女报、图片源自小红书摄影师@蔡山海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