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面科学载荷方案征集20日截止

载人探月已预选50个着陆区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成功建成中国空间站,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也已经启动实施,计划先期开展无人登月飞行,并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上个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征集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月面科学载荷方案的公告》。8月15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相关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本次方案征集截止日期延长至8月20日。
        探月目的是开发利用月球
        “载人月球探测不仅是科学家、工程师的工程,也是全社会期待的大事。我们面向社会开展月面科学载荷的方案征集,正是期待公众集思广益,发现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的载荷。”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科学研究与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张鹏说,在前期的探月工程中,我国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对月球形貌、地质、物质和环境开展了全面探测,已经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
        张鹏表示,目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已从表面探测转入深部探测,而对月球地质与月球物理、空间生命科学、月面深部钻探等领域的探测与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利用月球资源,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认识我们身处的地球。
        针对本次载荷的征集,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科学研究与应用系统主任设计师牟伶俐介绍,工程总体没有对载荷方案做过多限制,但考虑到工程实施情况和月表实际环境,载荷设计要做到体积尽量小、质量尽量轻、功耗尽量低。如果载荷实验周期较长,则需要脱离着陆器,且具备能源供给等能力。
        着陆区优先考虑易到达通讯好
        此前,我国探月工程发射的嫦娥系列探测器,已经陆续抵达了月球正面和月背的多个区域。本次征集的科学载荷,未来将在月球的哪个区域着陆?张鹏透露,目前着陆区的选址仍在迭代,前期,科研人员共提出了百余个着陆区,为了避免与已有着陆任务重复、地质构造类型相似等情况,目前保留了50个着陆区并形成载人月球探测选址库。“月球可研究的区域很多,但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探索,常要经历从稳妥到挑战的过程。”张鹏说,科学载荷着陆区将优先考虑易到达、通讯条件好的区域,并逐渐向月背、极区等扩展。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载人月球探测科学目标体系,其中便包括了月球资源的原位获取和利用。张鹏介绍,相关研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计划在首次登月阶段,或在未来月球科考与开发阶段开展相关技术验证。
        月球探测将“人机联合”
        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还公开征集了载人月球车的研制方案,在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时,2名航天员将驾驶载人月球车开展科考活动。载人月球车将具备载人驾乘、月面移动、定位支持、安全辅助等功能,可为航天员提供移动、通信、探测辅助等保障。
        后续,我国将在月面建立小型的科研站,月球探测领域将走入人机联合探测的时代。未来,在月球上开展的实(试)验样品也有机会重返地球。 据北京晚报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