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7岁儿子换血就能换来青春?

追寻长生不老硅谷富豪“走火入魔”


        从古老岁月里的欧洲贵族,到现代社会中的美国富豪,一直不乏有人,将血浆视为“青春之泉”。血液迷恋者相信,通过持续摄取年轻人的血液,垂垂暮年的老者可以再次获得活力。美国当地时间5月23日,硅谷超级富豪、科创企业家布莱恩·约翰逊为了证明“还童术”的存在,用自己的身体、17岁儿子塔尔马奇的身体以及70岁父亲理查德的身体,一起进行了三代换血实验。消息一出,即引发巨大争议。支持者称赞他公开进行人体试验的勇气,反对者斥之为将未成年充作“血童”的恶魔行径。纷纷扰扰中,此类议题永恒的核心关注点则在于,换血是否真的能够换来青春?
        血液抗衰的“证据”
        1615年,德国医生安德烈亚斯·利巴菲乌斯首先开始鼓吹血液的潜力,并提出将老人的动脉与年轻人的动脉相连来进行证明。不过,现有资料无法表明,他之后有没有真的进行这个注定要命的实验。到了1660年,伦敦皇家学会展开了最早的输血实践。当时的实验对象正是希望通过换血来实现延长生命的人选目标。由于不了解血型以及凝血因子的作用机理,在早期,输血同样是致命的,因而不久它就被禁止了。
        在之后一个世纪中,输血研究裹足不前。当医学进步、允许它回归时,探索重心转移为医治病人,而非恢复青春。
        现在,虽然输血已成为一项安全的医疗方法,但血液依然是一种神秘的液体。沿着循环系统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作为载体穿行九万六千公里,在人体内运送超过700种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当中,许多物质发挥的功效,仍是科学上的未解之谜。
        然而,201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场TED演讲中,神经学教授托尼·魏斯·科瑞宣称:“给老年人输入年轻人的血液,的确可以让他们恢复青春。”他的论据,来自著名的老鼠连体共生系列实验。1864年,法国生物学家保罗·博特首次汇报了一台不同寻常的外科手术:其成功在两只不同年龄的老鼠间构建起毛细血管互相渗透的“异种同生”血液循环系统。到1956年,纽约康奈尔大学的克里夫·麦克雷在重复这一操作时发现,血管相连的两只老鼠中,年老的那只关节软骨很快变得年轻了许多——衰老似乎被逆转了。
        200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康博夫妇接过了研究的接力棒,展开了对照试验。结果证明,和年纪更大老鼠相连的年老老鼠,并没有恢复活力,只有年轻老鼠才能为年老老鼠带来重返健康的奇效(老化逆转达54%),代价则是年轻老鼠的加速衰老。在经历了有效稀释血浆中蛋白质的程序后,与接受程序之前相比,年长小鼠长出明显更多的新肌肉纤维,显示为粉红色的“甜甜圈”形状。就此,生命力的转移,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实现了。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登载这一“返老还童”的成果后,医学界为之轰动,媒体纷纷报道:科学家找到了“不老泉”。
        渴望续命,硅谷不等了
        年轻血液为什么可以实现逆龄生长?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衰老过程中,生命体堆积了更多的有害物质,而年轻的血液可以起到稀释作用;也有假说认为,血液作为向所有器官输送养分的介质,对其进行革新,就相当于服用了“十全大补丹”。
        不管发挥作用的机制是怎样,血液与衰老紧密相关,业已成为共识。“潘多拉的魔盒”一打开,在人类身上应用这一发现的需求开始喷涌。科瑞表示,他们已经进行了人类实验,只是不在人体上——首先,研究者证明,改血管连体手术为输血,年轻老鼠血液同样能够使年老老鼠大脑出现解剖学上的改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再则,改用年轻人类的血清输入年老老鼠体内,仍旧收效甚佳。
        2014年10月,科瑞成立了Alkahest(万能溶液)公司,并启动一项临床试验:给18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输入健康青年的血浆。但科学家尚停留在严谨翔实的论证过程中,硅谷已经迫不及待开始兜售这个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的医学成果。2010年以来,一批美国创业公司开始提供“年轻血液”服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Ambrosia(不朽)公司。在其网站上,人们可以轻松购买到植入16-25岁青年人血液或血清的服务,用以“解决一系列老年问题”(如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记忆力丧失等),一次输血则被标价8千美元左右。营业后,男性客户数量却一直在不断增长——年龄从30岁到90岁不等,以60岁上下为主。
        一种还未进行充分人体试验的“风险疗法”,为何能够在美国堂而皇之地公开使用?一方面,输血作为一种现已十分安全的医疗手段,已成为常规疗法。另一方面,“换血续命”作为新事物,法律法规对此并没有任何相应的条例和标准可进行监管规范。
        据《时代周刊》报道,PayPal创始人之一的彼得·泰尔为了保持年轻,每个季度则都要花费4万美元,从一名18岁的少年那里获得年轻血液。
        而本文开篇那位新近跃入公众视野的布莱恩·约翰逊,在从儿子身上采血之前,他每年耗资200万美元组建起的医疗团队,早就在保养方案里列入了血浆置换这一项。那个约翰逊称之为“献血男孩”的匿名捐献者,被要求在确保身体健康之外,还必须维持理想体重并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便能够长期“使用”。
        换血回春,还远得很
        洛杉矶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的生物化学家查尔斯·布伦纳指出,包括使用输血疗法寻求抗衰老在内,这些行为的本质,是在与对死亡根深蒂固的焦虑作斗争。这种生存恐惧症,促使血液迷恋者绕开医学,探索非正统的方法来追求青春永驻。的确,目前科学家和伦理学家对剑走偏锋的换血操作,都不约而同抱持着否定的态度。
        在2018年已成功进行第一例人体试验的科瑞,虽然是换血回春理论的支持者,却也坚持必须通过严密临床论证的谨慎乐观态度——他十分尖锐地指出,Ambrosia连双盲对照试验都没有设计。
        在华盛顿大学研究衰老的生物学家马特·卡柏林莱恩就直接批判,这些所谓的人体试验根本不可以被称作科学。毕竟,不管Ambrosia的案例,还是用自己当“活招牌”的约翰逊,都存在用个例代替共性的逻辑陷阱——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17年5月,Ambrosia选择在硅谷年度盛会代码大会(Code Conference)上宣布成果,而非医学会议或者期刊上。
        在诸多学者抨击商业换血疗法所谓研究的合理性之外,其安全性也存在疑点。耶鲁大学医学教授Steven Novella曾撰文指出,人类患者接受他人血液存在较高的排斥反应发生概率,可能会造成癌症;而老鼠实验中,“返老还童”的出现也有可能是年轻血液刺激下,衰老器官的“回光返照”,生命逆转是否可持续,也完全没有经过论证。
        此外,进行过“血液置换”实验的康博夫妇建议,避免因为不必要的输血,引发目前医学未知的副作用。
        2017年5月,Ambrosia就宣称,实验者中没有一个人出现副作用。但仅一个月后,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记者到访时,刚好目睹一名来自莫斯科的实验者出现了过敏反应:接受输血后,此人的脸和舌头发肿,全身都是皮疹,连眼白也红了。面对质疑,Ambrosia方面只好表示,这并不是第一例并发症,之前还出现过眼睑皮疹和肺炎病例,但拒绝透露更多信息。由于Ambrosia一直没有对外界公布数据,公众对换血疗法的潜在风险,仍然缺乏足够认知。
        到2019年2月,FDA终于对甚嚣尘上的商业化换血行为作出反应:“强烈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年轻血液’的产品,因为这种产品的疗效与副作用尚不为人知。”
        在2018年还雄心勃勃要在全美开设6家分诊所的Ambrosia,终于在2019年2月20日停止了他们贩卖年轻血液的生意。但我们也看到,现在还不断有痴迷长生者在“前仆后继”。
        硅谷大佬为了续命拼了
        他们都在找神药?
        早在十年前,也就是2013年,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就推动谷歌成立了抗衰老公司Calico,并喊出口号——建立研究抗衰老领域的“贝尔实验室”“解决死亡问题”。2020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投资30亿美元,建立了细胞再生初创公司   AltosLabs,公司主攻细胞重编程技术。他有个愿望:把全身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全部换掉,重回婴儿状态,再活一次。
        和贝佐斯一样渴望不朽的还有扎克伯格。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答案,扎克伯格夫妇投入30亿美元成立BioHub生物中心研究所,把希望寄托在绘制人类“细胞图谱”上。小扎的搭档、Facebook联合创始人肖恩·帕克,同样热情高涨。2016年,肖恩·帕克宣布投资2.5亿美元,成立癌症免疫疗法研究所。肖恩·帕克表示:超级富豪可以在有生之年战胜死亡,因为亿万富翁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
        他们都是药罐子
        除了贝佐斯、扎克伯格这种试图从细胞研究中找到青春密码的,还有一大批早就冲锋陷阵,充当起了药罐子。镜像人工智能公司Mirror   AI创始人塞吉·法盖特,曾坦诚自己每天服用60颗各类药片,甚至包括部分违禁药物,还会注射人工激素来促进自己的身体活力,这让他的体脂迅速从26%下降到10%……
        硅谷   “当红炸子鸡”、“ChatGPT之父”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也是一位硬核养生爱好者。为了抵抗衰老,“年仅37岁的他已经服用二甲双胍8年了。二甲双胍,主要用于治疗二型糖尿病。但现在,有一部分研究隐约证明,这种药片可能减缓衰老。于是,包括奥特曼的许多硅谷大佬,都将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作为自己   ‘永葆年轻’的一部分。不过专业人士表示其“抗衰效果”并未被证实,而且非糖尿病患者服用还可能带来副作用,普通人还是应该谨遵医嘱不要盲从。
        为了延缓死亡,奥特曼豪掷1.8亿美元投资生物科技公司Retro   Biosciences,该公司宣称,他们已经在非人类哺乳动物身上找到了抗衰老机制,并致力于把这些方式用在人类身上。当然,除了吃药,这位“养生boy”坚持不懈地避免吃特别辣的食物、喝蛋白奶昔、每周举重三次、还必须在   “寒冷、黑暗、安静”的房间里睡觉。
        图文综合南风窗、新民周刊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ICP备08004184号-2 公安机关备案号:21020302000085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